作为视频号平台的早期创作者之一,我自2020年3月起便开始在这一平台上进行尝试,并在2021年初成为最早一批尝试视频号直播功能的人。在过去三年多的时间里,视频号的市场表现一直饱受争议,从极度乐观到极度悲观不断摇摆。资深视频号创作者应该还记得,2020年全年,视频号的产品和运营策略充满了不确定性,整体上处于一种“想要学习抖音,却又不知道如何着手”的状态。在经历了最初的兴奋期之后,市场很快就变得悲观起来,许多早期的视频号创作者也开始逐渐放弃。
2021年初,直播功能的推出为视频号带来了新的生机,市场对其潜力感到乐观。然而,视频号直播的发展步伐稳健而缓慢,主要集中在新闻直播、知识教学等特定领域,这导致许多人再次转向悲观。进入2022年,视频号演唱会的成功举办和直播带货功能的初步尝试,激发了一批早期创作者的复兴热情。但到了下半年,由于带货步伐相对保守,一些创作者开始感到沮丧,再次传递出悲观的信号。
2023年,视频号的发展态势显得微妙。在继续稳步前进的同时,其他内容平台普遍面临着流量和商业化的瓶颈。无论外界如何评价视频号的发展路径,不可否认的是,视频号是目前唯一仍有较大发展潜力的视频平台。市场似乎在乐观与悲观之间找到了某种平衡。
作为一名长期活跃的视频号创作者,我倾向于从产品功能和运营的角度出发,而非高屋建瓴的战略思维。在过去十年的移动互联网发展中,市场往往过分高估了“顶层设计”、“战略路线”等概念,却忽视了其背后的执行层面。许多事后看似明智的战略,实际上只是偶然的幸运或误打误撞的结果。
那么,究竟是什么因素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呢?答案是:各个层面的综合表现。关于微信视频号及其竞争对手的分析已经很多,我想从“士兵层面”提供一些新的观察。
今年以来,我在创作和运营自己的视频号账号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新趋势:
-
视频号直播的热度明显从知识垂类分散到更多领域。才艺、生活和带货直播获得了更多的资源倾斜。视频号加热包(投流)的效果显著提升,这对于MCN主导的“快速起号”策略尤为重要。
-
公众号与视频号的联系进一步加强,现在可以在公众号内直接发布视频号内容(非链接形式,而是原始视频)。近期推出的音频内容功能,是视频号向其他内容品类扩张的又一次尝试。
-
自2020年底视频号直播功能测试以来,外界对其的批评不断。“所谓视频号直播,就是一群中年油腻大叔,坐在摄像头前方,高谈阔论财经、职场、科技之类不接地气的话题”。然而,这种观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早期视频号直播的主播特点,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情况发生了变化。
-
视频号加热包功能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,似乎终于具备了足够的效率。加热包效果的提升大致从2023年春节后开始,这为MCN提供了“大量投放、迅速起号”的选择。
-
公众号的改版进一步巩固了视频号作为微信生态“内容中枢”的地位。现在,公众号可以直接转发视频号已发布的内容,包括视频简介。
-
视频号最近推出的上传音频功能,可以视为其对“非视频内容品类”的进攻,也可以视为微信对方兴未艾的播客内容的一次试探性扩张。
综合以上观察,一条潜在的逻辑主线逐渐清晰:在稳固了短视频平台第二名的地位之后,微信视频号的发展重点已经从单纯地扩张DAU和用户时长,转向在各个垂类、各个赛道上的扩张。它还希望尽快补齐自身在运营方面的短板,为创作者提供各种趁手的工具。
对带货直播的扶持,以及加热包功能的强化,则传达了对商业化的重视。在今年以前,视频号还是微信的一个“增长产品”,今年则必须同时成为“增长产品”和“变现产品”。
无疑,对于视频号的产品和运营团队而言,今年的任务比过去几年要繁重得多。他们需要扮演“村里的顶梁柱”这个角色,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和压力。
那么,视频号是否拿到了足够的资源?这或许是一个未知数。在运营活动方面,视频号一贯十分低调乃至悭吝。但愿他们做好了准备,迎接未来的挑战。
作者:怪盗团团长裴培来源公众号:互联网怪盗团(ID:TMTphantom)
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2zixun.com/a/730986.html
本网站发布或转载的文章及图片均来自网络,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。